許多人說前瞻計畫遍地建造輕軌,但是地方人口數不足,運量無以支撐系統營運成本,必然造成易生難養,禍延子孫。這句話的命題似乎隱含輕軌的建設與營運有一定的成本,只要運量需求未達此標準,即可能造成虧損的命運。這個成本的隱含其實就是這個人對於輕軌的了解與想像,但是,這個想像與交通部那些主事者一樣嗎?
學生說:「運量比較小的捷運」、「文湖線」、「在地面跑的公車」、「高雄輕軌」…
有些出過國的朋友會說他在日本、荷蘭、德國、瑞士…看過輕軌
要清楚說明輕軌系統其實非常困難,因為他具有發展的彈性,所以在路權、路線基礎設施、車站、車廂、動力、機電控制、服務內容,甚至是系統零組件等有非常多的組合。例如:
路權形式:與其他車輛共用的C型路權、部份專用的B型路權,專用的A型路權。
路線基礎設施:地面、高架、地下
車站;簡易路旁招呼站、路外車站
動力:架空線、電池…
控制:自動、目視
服務內容:行車的班次頻率、路線長度、停靠站…
系統與零件:專利系統、通用系統、國外進口、國內自產…

前瞻計畫的輕軌建設未必不能執行,但若缺乏審慎的運輸專業評估,選擇適合地方發展的系統,則必債留子孫。
如果一個地方或中央交通主管直接英明神武的告訴民眾說,我們就是要這個系統…,我們就是要發展…因為…。
嗯~~~聽聽就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