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交通平權 vs. 以偏概全

關鍵字:交通平權、高鐵延伸、張善政、以偏概全 結論:社會的紛擾、爭議往往源於彼此對於一個新創名詞(如交通平權)沒有共同的認知與背後意涵的深刻思考。 • 何謂「交通平權」?        前幾年我還沒學過、聽過「交通平權」這個字眼,曾幾何時,每每在討論一些交通建設時,總是有人抬出「交通平權」的大旗吶喊。我猜想這個詞可能是仿效「性別平權」的說法,但其背後「公平」的意義到底為何?上至院長、下至一般市井小民或專業研究者,對於這個詞的解讀是否相同?是否認同其概念?如果大家在不同的認知下討論,雞同鴨講如何達成共識?        從近來與人討論的過程推知,所謂的「交通平權」或許有下列幾種不同的意涵: 1. 每個國民都有使用交通系統的權利。 2. 每個國民都有權利享有相同的交通服務。 3. 每個國民都有權利享有相同的交通服務與相同的水準。        第一種意涵:每個國民都有使用交通系統的權利。        此一說法或具有較高的共識。除了因「通用設計」尚未完全普及,而限制某些使用者的行動能力與使用便利外,政府目前所建設提供的各類公共運輸系統,並未有排他使用的限制,所以每個國民皆有使用交通系統的權利殆無疑義。        第二種意涵:每個國民都有權利享有相同的交通服務。        此一說法乍看之下似也能獲得一般民眾的認同,似乎也是現在許多政治人物訴求的重點。常見的說法如:大家都有繳稅,為什麼臺北有捷運,我們就不能有捷運?為什麼雲林都有高鐵,我們屏東不能有高鐵?...         但在政府稅收、財政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即使是先進國家也無法達成此目標。若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一套資源分配的選擇依據便應運而生,經濟分析、財務分析就是幫助政府選擇的方法。方法是否合理?運用的資料是否正確?這些議題都可以討論。對這些方法有質疑者,也可以提出其他方法的建議,但總不能無限上綱的以公平為由理由,以公平作為選擇的唯一依據。         第三種意涵所要求的資源投入更甚於前一種意涵,其理由當然也類似。但即使我們可以不計代價在各個縣市興建捷運系統,同一縣市的民眾就可以獲得相同的服務?有些人離捷運站近一點,方便些,有些人住得遠,需要轉乘。有些地區離高鐵站近些,轉乘時間短,有些地區離得遠,轉乘時間相對較長,也無法有相同的服務水準。

專業、傲慢、歧視-站名光榮感

有關屏東縣政府107/04/24的指教,似乎也應該有些回應,以免誤導視聽。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高鐵南延審查延後 屏縣府轟張勝雄「歧視」屏東人 蘋果日報:高鐵南延屏東評估審查延後 屏縣府槓學者 首先,還原107/04/23交通部召開「 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可行性研究報告 」審查會議的現場發言情況。上一位委員除了針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所述一些樂觀的估計提出質疑外,也提到高鐵全線都以縣市名稱為站名,唯獨高雄卻以左營為名,他認為 站名可以讓縣市有光榮感 ,故也順帶建議將左營站改為高雄站。 我接續發言時,延續此一論點,並以烏日、彰化站為例提出我的觀察與看法:當初高鐵設站台中烏日,即是設計以此站服務台中、彰化、南投地區,政府也以此為中心建立完整的高快速公路網與鐵路轉乘系統。但在彰化縣的爭取下,最後於彰化縣田中鎮設站,名為「彰化站」。高鐵彰化站不僅班次少,亦遠離彰化市,當然無法獲得彰化市民的青睞。而員林市與台中站、彰化站的旅行時間相當,但台中站的班次多,員林市民使用高鐵自然也以台中為優先選擇。其結果就是: 彰化站是目前台灣高鐵各站中進出人數最少的一站! 我相信高鐵彰化站的運量絕對無法反映彰化縣民使用高鐵的真實狀況,此因彰化縣人口密集區的民眾大多選擇前往台中烏日站搭乘,而不會選擇較偏遠的彰化田中站。試問這種只求名,而不考慮真實選擇行為之決策又有何意義?但若要避免這種爭名的問題,改以實際設站位置命名,如青埔、六家、後龍、烏日、田中、虎尾、太保、沙崙,恐怕也難以為大眾識別,使用更大的地名作為站名似乎仍有其必要。因此,若能將左營站改為 「高屏站」,一方面彰顯其服務的範圍-高屏地區,同時能讓民眾有光榮感 ,不失為一作法。 這就是「高屏站」的由來! 現有高鐵設站除了臺北都會區利用原台鐵地下化的隧道而於台北車站設站外,其餘各站多設於郊區,需要透過公鐵路運輸系統轉乘。各站與市中心區的轉乘時間多寡不一,便利性也有差異,下表係高鐵各站與市中心台鐵車站的轉乘距離與時間,20-30分鐘的轉乘時間幾乎都是必須的。我們可以討論屏東相較於其他地區是否更為不便,而延伸高鐵於屏東設置當然也可以是改善屏東地區轉乘便利性的一種方案,但並非唯一方案,所以報告以「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為題,似乎已經認定以延伸高鐵為唯一方案,並不恰當。 事實上,可行性評估報告也同時分析 高台鐵轉乘優化

引言:年紀、學問與笑話

有一個故事... 話說從前,有一個樵夫老來得子,遂命其子名為年紀,繼而,復得二子,依序名為學問與笑話(老蚌生珠誠屬街坊笑談)。一日,樵夫命三子上山砍材。既回,評三人成績,曰: 「年紀有一把,學問一點也沒有,笑話可多了!」 年紀雖有一把,但還能保持熱情! 學問雖然沒有,但還能用理性邏輯就事論事! 笑話多了!? 這社會更和諧,大家會更健康,好事一樁!哈哈哈